试用预约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解决方案
成功案例
技术支持
新闻资讯
关于我们
   
   
       
 

网上学习的发展和三大理论派别的形成

——“网上学习理念变革的国际研究”系列文章之一

 


张伟远 吴廷坚

【摘 要】网上学习是发展迅速且争议最大的教学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网上学习的理念已经形成了多种观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种派别:第一派是以技术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关注的是如何建立网络技术标准和一体化的网上学习平台;第二派是以学习论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关注网上学习中的学习原理,如教学哲学、学习理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动机、教师导学等;第三派是技术和学习论并重的网上学习理念,强调技术、学习论、知识、交流等各种因素,如有的学者以远程教育的交互理论为核心,结合网络技术优势,创建了网上学习的综合模式。作者最后指出,任何一种网上学习理念都对网上学习实践产生很大的作用。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吸取各种理念中有用的观点,为开展有效的网上学习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网络技术;网上学习;理论研究;国际研究

介绍

   网上学习是随着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远程教育模式,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盛于20世纪末。从国际上网上学习的发展和现状来看,从事网上课程开发的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另一类是教育领域学者。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往往关注网上学习的技术层面,如建立网络技术标准和开发整合的、功能强大的网上学习平台。而教育学者更多的是注重教和学的层面,认为技术只是教学传递的工具,即使有了完善的网络技术标准和网上学习平台,也不一定能产生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形成了网上学习的两种不同理论派别:以技术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和以学习论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与此同时,一些具有技术和教育双重背景的学者认为,有效的网上学习应该是技术和教育并重,不可偏一,因此形成了第三种派别,即技术和学习论并重的理念。本文将对网上学习的发展、不同的理论派别及主要观点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

   网上学习是远程学习的一种模式。与面授教育不同,远程学习强调学生的学。在国际上,“远程教育”这一术语逐渐被“远程学习”所替代,“网上教学”则逐渐被“网上学习”所替代。本文中采用“网上学习”这一术语,以保持术语使用的一致性。

一、网上学习的不同定义

   关于网上学习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以下略举八种典型的解释。

   1. 皮斯库里齐(Piskurich,2003)在《网上学习手册:有效设计、实施及技术解决方案》一书的开头提出:“网上学习是使用计算机网络或者万维网作为传递或者媒介的学习”。

   2. 皮斯库里齐(Piskurich,2004)在《学生指导:获得最佳的网上学习》一书中提出:“网上学习是使用网络进行传递、交互或者导学的学习形式”。

   3. 戴维森-希弗斯(Davidson-Shivers,2006)等人提出,网上学习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因特网和万维网进行远程的教和学。

   4. 阿利(Ally, 2004)提出:“网上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因特网进入学习材料;通过网络与学习内容、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交互;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习支持服务,从而获得知识、建构个人的意义,以及在学习经验中得到增长”(第5页)。

   作者通过google搜索关于网上学习的定义,发现有9个对“网上学习”术语的描述,以下是4种典型的解释。

   5. “网上学习是在网络上进行的任何教育和培训”。< www. cybermediacreations. com / elearning/ glossary.htm>

   6. “网上学习是任何使用因特网/万维网作为交流和呈现的主要传递模式的学习环境”。<www. intelera.com/glossary.htm>

   7. “网上学习是通过因特网/万维网呈现教学材料的学习”。<alt.uno.edu/glossary.html>

   8. “网上学习和培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学习,即使用因特网和万维网、局域网(LAN)或者内联网的学习”。 <www.southbank.tafe.net/ site/ tools/glossary/M-Q.asp>

   从以上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对网上学习解释的用词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所有定义都强调两大要素:网络和学习。然而,有的定义更多地强调技术的层面,有的更多地强调学习论的层面,有的是技术和学习论并重。

二、网上学习的发展和平台构建

   网上学习是通过网络来传递教学的,由此,网上学习首先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感到网上学习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于是考虑开发网上学习课程。然而,由于没有专门的网上学习平台,需要专业的网络程序员用HTML等网络编程语言开发课程,这不仅要求专门的技术队伍,同时需要一定的技术资源,费用昂贵,所以开发的课程数量非常有限。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教育和商业机构开始开发专门的网上学习平台。早期出现的是WebCT平台,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学技术中心开发,这一软件的版权在2001年卖给了私营公司。随之出现了很多集一体化功能的网上学习平台,如大家熟悉的BlackBoard、FirstClass等。

   有了专门的网上学习平台,教师们无需太多网络编程知识,只要经过很短时间的培训,就能编写并管理属于自己的网上课程。这些网上学习平台所提供的功能大大缩短了教师们开发和管理网上课程的时间,使许多高校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从事网上学习。如2003年香港公开大学有190多门网上课程,只聘请了一位全职的和几位兼职的技术人员就能负责所有的网上课程开发和教师培训。然而,购买国外网上学习平台的费用非常昂贵,同时难以适合本地的文化和特殊需要。根据我们在香港一所大学的调查,发现虽然WebCT平台功能全面,但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使用此工具非常昂贵(WebCT是按使用此平台的学生人数收费),二是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发现大部分教师不喜欢使用这一平台,主要原因是平台功能非常死板,教师无法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灵活应用。

   要建立一个功能全面的网上学习平台,关键需要了解平台应该包括的功能和特征。为此,张伟远等(张伟远、王立勋,2005a)对这一专题进行了专门的探讨。这项研究选择了15个国际上流行的网上学习平台,对其功能和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综合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网上学习平台的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课程设计功能、交流和协作功能、管理功能。这与远程教育中教学、交流、管理三大部分是一致的。

   为了更清楚、更直接地了解网上学习的各个层面,我们又进一步对这些平台开发的上百门网上课程的基本功能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见表2。表2更加详细地表明了网上学习的基本特征,包括五大方面:学习、交流、管理、技术支持以及学生评估,在这五大方面下有着32项子功能。

   通过对网上学习平台的具体功能和特征的分析,让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和网上教育工作者对网上学习的技术层面有了基本了解,有助于他们开发和使用一体化的网上学习平台。

三、以技术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

   网上学习离不开网络,离不开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这就吸引了许多技术专家转向研究网上学习,因而出现了一些以技术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的代表人物,如卡恩(Khan)、罗斯(Ross)、保利逊(Polyson)。

   巴德鲁尔·卡恩博士是孟加拉国人,现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副教授。1997年,卡恩博士主编的《基于网络的教学》一书由美国教育技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首次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网上学习的理念和实践,成为当时最热卖的教育技术著作。书的内容包括五大部分:网上教学导论;网上教学环境和关键性主题;网上教学设计;网上教学传递;网上教学课程案例。卡恩博士撰写了书的第一章,题目是“什么是网上教学?为什么要进行网上教学?”(Khan,1997)。文中提出,网上教学应该包括八个组成部分:

   1. 课程内容建设:学习和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课程开发。

   2. 多媒体成分:文本和图像;音频流;视频流;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图标、图像、视窗软件、指示器、压缩技术(如冲击波)。

   3. 网络工具。

   (1)交流工具。

   异步交流:如电子邮件、Listservs(用来管理讨论邮件清单的程序计算机及储存设备)、新闻组等。

同步交流:基于文本的交流,如聊天、IRC(因特网中继聊天)、MUDs(多用户空间)等;音频-视频会议工具。

   (2)远程访问工具(登录和传送文件),如电信网、文件传送协议等。

   (3)因特网导航工具。

   (4)检索和其它工具:检索引擎。

   4. 计算机和存储设备。

   5. 网络链接和网络服务提供者:Modems(调制解调器);电话接拨服务(如标准电话线,ISDN等)和专用服务(如56bps,T1,E1线等);网关服务提供者;因特网服务提供者等。

   6. 编程语言和工具。

   7. 服务器。

   8. 网络浏览器和其它应用程序。

   卡恩进而提出,基于网络的教学有28个特征,可以分为关键特征和附加特征。关键特征是指网络已有的功能用于网上学习设计,包括互动、多媒体、开放系统、网上搜索、跨越时空、全球进入、电子出版物、统一万维技术、电子资源、信息传递、跨文化的交流、多领域的专家、工业界的支持以及学习反馈。附加特征包括学习方便、独立、操作便利、网上支持、模拟真实环境、安全(用密码进入课程)、友好气氛、无偏见、成本效益、课程开发和更新容易、有助于协作学习、根据需要创造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环境、网上评价以及虚拟文化。附加特征的体现取决于网上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其有效性取决于万维网已有的功能在网上教学设计中良好应用的程度。

   罗斯(Ross ,1998)提出,网上学习包括七个部分:学习工具;合作工具;管理和安全性;测试和记录功能;功能性;用户界面;非技术特征。保利逊(Polyson等,1998) 认为,最佳的网上学习平台包括八大部分:网上教学大纲;作业;通知;个人网页;互动;测验;课程管理;课程内容。曼瑟等(Mansor& Hani,2000)进一步发展了保利逊的观点,把网上学习的平台功能分为两大类:一是信息传递,二是交互。信息传递包括个人网页、通知、网上教学大纲、网上课程内容、作业、考试。交互包括电子邮件、网上讨论、评估、问题解决、兴趣小组、课程管理。

   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他们的网上学习理念集中在网络技术使用,强调的是技术的层面,虽然也提到教学设计和课程内容,但核心是如何通过技术进行网上的教和学。

四、以学习论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

   一些教育学者认为,网络技术只是教学媒体,用来传递教学,网上学习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领域,由此出现以学习论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主要代表人物如里夫斯(Reeves, T.C.)、曼森(Mason)等(张伟远,2005c)。这里只介绍里夫斯的观点。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汤姆森·里夫斯和帕特里夏·里夫斯(Reeves, T.C. & Reeves, P.M.,1997)认为,网上学习的独特性不在于丰富的多种媒体的混合(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录像等),也不是全球信息资源的联接,而是在于能从学习论的角度设计和传递网上学习。1997年,他们发表了《基于万维网的交互学习的有效维度》一文,提出了网上交互学习的十大维度模式,又对每一维度给出了两端。左端的特征较多地代表传统模式的课堂学习,右边的特征较多地代表开放模式的网上学习。

   维度一:教学哲学

   讲授主义——建构主义

   讲授主义强调由教师制定学习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将由低到高地实现这些目标。教学设计注重的是有序的每一个目标,而很少关注学习者,把学习者看做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或者教学的被灌输者。相反,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个人目的、经验和认知策略,认为学习者根据先前的知识和所经历的不同学习环境,来建构不同的认知结构;教学应该尽可能建立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采用与学习者个人经验有关的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方法。许多网上课程采用教授主义,但也有一些网上课程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帮助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

   维度二: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

   行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是教学设计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派别。行为主义强调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教学应该通过刺激、反应、反馈、强化等方式形成教师所要求的行为。认知心理学强调内在的心理学习状态,其认知类型包括简单判断、图式、规则、总规则、技能、总技能、自动技能及心理模式。认知学派认为,在任何学习环境中,不同的学习策略获得依靠学习者建构的知识类型,如记忆、直观教学、演绎、训练和实践、归纳等。万维网为建立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维度三:目标定向

   具体目标——一般目标

   教育和训练的目的可以排列为从具体的、集中的发展,到一般的、高级层面的目标。例如,在医学院,通过临床背景上的网络教学支持,新入学的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时的教育目的是具体而集中的;而如何发展与患者的协调关系,则是一般的、高层的目标。网上学习的目标维度从具体到一般的程度不同。有的知识是经过广泛的社会论证,这类知识传递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直接把知识教给学习者,采用网上辅导可能就足够了,这时的目标是明确的。而对于那些创造性的、高层次的知识,采用能促进归纳学习的网上学习就更加适当,这时的目标就是一般性的。

   维度四:任务定向

   学术任务——现实任务

   成人学习理论的一条基本准则是强调学习背景的重要性。任务定向维度的一端是学术任务,另一端是现实情景任务。现存的网上学习往往采用学术任务。然而,网上学习也可以设计为与学习者相关的现实任务。学术设计依靠学习者完成学术性的练习,例如在成人基础写作课程中要求学习者学习识别句子的成分;现实设计要求学习者进行实际的活动,例如在成人基础写作课程中教学习者写工作申请书,使实践和反馈都处于真实的情景中。认知学习理论表明,早先习得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会影响这些能力在其它情景中使用的程度。如果知识、技能、能力在一种情景中使用,这些知识、技能、能力也会在相同和类似的情景中使用。网上学习的设计应该支持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维度五:动机来源

   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动机是任何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中的首要因素。每一种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有可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万维网技术也不例外。动机来源维度的范围包括外在动机(学习环境外部的动机)和内在动机(整合到学习环境中的动机)。如果只是激发学生的外在动机,无论采用何种传递系统,学习者都是容易忘记的。有人认为,网上学习能自动地、简单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这是因为音乐、声音、图像、文本、动画、录像和使用方便的界面的整合。然而,有的多媒体研究表明,学习者对这种媒体因素很快就厌倦了。因此,动机因素必须和其它教学论因素一样被严格地、有意识地设计。

   维度六:教师角色

   讲授角色——促导角色

   网上学习设计可以支持不同的教师作用,如传统的讲授角色中,教师作为“圣人”,或是一种促导角色,即作为“引路人”。教师角色的范围是讲授和促导两端。网上学习应该是让教师角色从“讲授角色”转变为“促导角色”的理想模式。教学设计中不仅提供学习内容,还要提供解决问题的作业,让教师起到一个促导者、引导者、培养者的作用。

   维度七:元认知支持

   不支持——综合支持

   元认知是学习者的目标意识、规划和评价学习策略的能力,以及根据需要监测和调整学习行为的能力。简而言之,元认知技能就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技能。网上学习中的元认知支持能给学习者提供解决问题策略的再现。

   维度八:协作学习策略

   不支持——综合支持

   协作学习和教学方法有关,学习者可以用一对一或者小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当网上学习采用协作方法时,在教学或交往方面都是对学习者有益的。

   维度九:文化感受性

   意识不到——尊重的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有文化的涵义。在网上学习设计中,要考虑和尊重本地的文化习俗,最好能建立适合多元文化群体的网上学习环境。

   维度十:结构灵活性

   固定结构——开放结构

   交互学习环境在时间和地点上可能是固定的或者开放的。固定系统往往是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开放系统是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万维网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学习条件,例如异步交流;尽管有些网上学习事件暂时是固定的,如同步交流。

   里夫斯等认为,这一模式提出的网上学习的十大变量可以用于网上学习的研究、设计、实施及评价。比较以技术为导向的网上学习理念,里夫斯的观点主要是从学习论的角度来探讨网上学习。

五、学习论和技术论并重的网上学习理念

   有的学者认为,基于技术的分类或者基于学习论的分类各有侧重,但都不全面,由此提出一种既包括技术又包括学习论因素的综合理念。莫德瑟等(Mioduser, 2000)提出,网上学习应该包括技术、教学、知识和交流四大要素,详见表3。

   交互是远程教学的核心要素,也是网上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有的学者以交互着手,从技术和学习论整合的角度来分析网上学习。关于远程教育中的交互理论,辛娜敏(2004)曾作出了概括,详见表4。

安德森(Anderson, 2004)综合了现存的不同交互理论,结合网络技术的特征,提出了一种网上学习的模式,详见图1。 安德森认为,该模式中清楚地描述了学习者、教师、学习内容、界面四者之间的多种交互。学生和学习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特别是网络进行交互,然而,这种交互是在教师的支持下进行的、持续的、有方向的、有评估的学习。 图1包括两种学习模式,左边模式的学习交互是在网上社团中进行的,是采用不同的基于网络的同步和异步的活动,如视频、音频、计算机会议、聊天、虚拟世界交互。这种网上学习环境丰富多彩,能发展学习者的社会交往技能、合作学习及团体关系。

   由于集体学习在时间上对学习者产生约束,需要固定的学习时间,至少需要基于小组进度的学习。如果难以集中学习,可以采用上图中右边部分的学习模式,这是和独立学习相关的结构性学习,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辅导、练习、模拟等,学生可以在网上阅读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尽管学习者是独立学习,但不是孤独的,他们能够得到工作中的同事、本地同学以及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

讨论

   远程教育的学科是在争辩中发展起来的,网上学习的发展尤其如此。关于网上学习理论的争论仍在继续,探讨仍在进行。然而,如何看待和评论这些理论派别呢?我们在评价一种学习理论时,往往习惯性地采用两分法。在描述一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后,先分析这一理论有哪些优点,再分析这一理论有哪些不足,在数量上往往优点和缺点大致平衡。列出的优点和缺点越多,文章分析似乎就越深入和透彻。这样的文章看上去无懈可击,但对于实践者来说,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结果往往是,教育实践者在读了这些文章后不知所措,既然一种理论有这么多的不足之处,实践中是否不应该采用?这就限制了他们在实践中使用不同的理论。现存的网上学习理论都是来自于实践的,理论的目的旨在为实践服务。如何看待一种理论才是合适的呢?我们的观点是,任何一种理论都能在网上学习的某一方面起到指导作用。我们在分析一种网上学习理论时,关键是探讨在具体的网上学习环境中,这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哪一方面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并能有效地运用,关注的应该是理论对实践的有效作用。只有多种理论在教学过程的不同方面的结合使用,才能从整体上保证和提高网上学习的质量。

   要有效地进行网上学习,我们需要考虑技术和媒体的适当使用,需要考虑基于学习者特征的教学设计,需要考虑基于学习论的网上教学等等,以保证网上学习的质量,让网上学习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将网上学习的不足限制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网上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的情况,建构一个综合的网上学习环境。那么,目前关于网上学习环境的研究和现状怎样呢?请同仁们阅读“网上学习理念变革的国际研究”系列文章之二:《网上学习环境的建构和测评》。

[眼参考文献]

[1] Anderson, T. (2004). Found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for online learning. In T. Anderson & F. Elloumi (Ed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nline learning. Athabasca University.

[2] Ally, M. (2004). Toward a theory of online learning. In T. Anderson & F. Elloumi (Ed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nline learning. Athabasca University.

[3] Davidson-Shivers, G. V. & Rasmussen, K. L. (2006). Web-based learni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4] Khan, B. H. (1997). Web-based instruction (WBI): What is it and why is it? In B. H. Khan (Ed.), Web-based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5-18.

[5] Mansor, N. & Hani, A. (2000). Avoiding pitfalls in online materials.

http://www.ineer.org/Events/ICEE2000/Proceedings/papers/TuA7-4.pdf

[6] Mioduser, D., R. Nachmias, et al. (2000).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Current Pedag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Stat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Fall2000, Vol. 33, Issue 1, 55-77.

[7] Piskurich, G. M. (Eds.) (2003). The AMA Handbook of e-learning: Effectiv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technology solution. New York: AMACOM.

[8] Piskurich, G. M. (Eds.) (2004). A learner`s guide: Getting the most form online learning, San Francisco: Pfeiffer.

[9] Polyson, S., Saltzberg, S. & Godwin-Jones, R. (1998). A Practical guide to teaching with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umuc.edu/iuc/cmc98/papers/poly-p2.html

[10] Reeves, T. C. and P. M. Reeves (1997). Effective dimensions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 In B. H. Khan (Ed.), Web-based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59-66.

[11] Ross, J. L. (1998). Online but off course: A wish list for distance educators,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Journal For Leadership in Learning , 2 (3).

[12] 辛娜敏. 远程教育中交互的理念与派别[M]. 载:张伟远主编国际论坛:现代远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中英文版,第二册),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3] 张伟远,王立勋. 网上教学平台的特征之国际比较[M]. 载:张伟远《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学习支持》,2005.

[14] 张伟远,王立勋. 开发网上学习环境测评量表的国际合作[M]. 载:张伟远《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学习支持》,2005.

[15] 张伟远,王立勋. 网上学习环境测评量表的论证与使用[M]. 载:张伟远《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学习支持》,2005.



作者简介:张伟远,博士,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研究顾问;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吴廷坚,香港理工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教学发展主任。

· 公司动态
· 业内新闻
· 业内资讯
 
     
     
     
版权所有:北京远方盛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CopyRight(C):yfss
北京总部: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富海大厦3层
邮编:100081  电话:010-88512296